您所在位置:浙江资讯网 > 新闻 > 正文

黄国民︱有龙则灵——当代中国画百家迎新春联袂大拜年

2024-01-22 13:38:48 来源:网络

展览前言

律转鸿钧,四序递迁。一年倏忽行至尾声。我们站在时间转角处回望,来路并不平坦,但言此行值得。

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,新冠疫情阴霾终散去,春回大地,我们一路感受了祖国的伟大与辉煌。难忘记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圆满落幕;难忘记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;更难忘记在这个时代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.....在历史长河中,宏大的故事往往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。

时光无言,总是在人们内心最深处留下难忘的印记。未来无限,总是需要一代一代的人去开拓耕耘。新年的意义,或许就在于,每隔一段时间设置一个节点,让我们短暂休整,回望一下走过的路,重新调整前进的方向,积蓄力量再出发。

龙年,象征着力量、智慧和繁荣。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,我们期待着新的挑战和机遇,期待着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取得更大的成就。让我们以龙的精神为指引,勇往直前,不断追求卓越。基于此,主办单位邀请中国书画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100位艺术家,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携手向全国人民贺新春,拜新年。

2023年,你辛苦了。时间在此短暂驻足,继而阔步向前。这一年,我们一起完成人间佳酿;待来年,举杯共饮灿烂霞光。

主办单位:

时代丹青文化传媒

中国资讯在线

21世纪经济网

中国财经新闻网

聚焦中文网

学术主持:

王镛(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)

拜年发布媒体:

搜狐首页、网易新闻、腾讯网,今日头条、一点资讯,UC资讯,百家号等一百余家。

黄国民

参展画家

黄国民,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,李可染画院研究员,曾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程大利工作室助理导师、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副院长、教授、研究生导师,黄国民中国画工作室导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,中国残疾人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,北京西山兰亭书画院副院长。

1961年生于山东省汶上县,祖籍山东省兖州市,早年得杨昌峰、杨耀先生亲授,程大利先生入室弟子。先后就读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、中央美术学院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第四届中国画名家班,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书画学精英班,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。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展事四十余次,并多次获奖。代表作获“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”铜奖、“21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”铜奖。2012年特邀参加英国伦敦奥运会美术大会,2016年特邀参加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美术大会,2019为2020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国宾厅创作巨幅作品。发表于《美术》《国画家》《美术观察》《书与画》《美术报》《中国书画报》等报刊。

作品欣赏

学习中国画的一些思考

黄国民

中国绘画到了宋代,在中国传统绘画当中他的“画面感”最好,到了元、明、清几代,到民国时期,“画面感”就越来越弱。但是一种中国画最重视的笔墨感以及书写性,从元代绘画到“四王”,特别是王原祁,这种“用笔感”越来越好。王原祁的用笔,可以说是在元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,笔墨成就是最高的。“四王”里绘画性比较强的是王翚,他的画面表现形式很丰富。王原祁的画面变化就少一些。王鉴也是画面感比较好,但不如王翚,相对来讲,在“四王”里面“绘画性”掌握最好的是王翚。王原祁的用笔、用墨非常好,用笔的感觉高妙,书写性极佳,影响至今。所以说,读历史上代表性画家的作品,一定要看到他们之间的差距与不同,研究性的去学习。

比方说,王原祁的用笔,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?用到宋人丘壑里边去,用这种用笔岂不是更好吗?假设想象一下,如果我们能把他的用笔,换到马远的《踏歌图》里边,是不是可以呢?这时候你会发现,他那种用笔如果用到马远的《踏歌图》里边的时候,就会感觉到这个画面更温润、更诨厚一些,有了一种温情。这种笔墨的改变,就使它的画面产生了不同的画面意境。所以,就有前人提出来“用元人笔墨,运宋人丘壑”,用元人的笔墨,宋人的山水丘壑,构成画面。

但是通过研究中国绘画史来分析的话,你会发现一个问题,就是说这两者不可兼得,因为一兼得,“宋”、“元”都会失去自己的艺术审美特征。如果说你在马远的(画里)放上王原祁的用笔的时候,你会发现,它就不是马远了,马远那所有的个性特性的东西都没了,那感觉又不对了。这就是说,一旦用这个“元人笔墨”运“宋人丘壑”的时候,这种独特的审美就削弱了。也就是说,有时候我们的艺术创作,宁愿是一个小山包,因为它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,宁愿是座丘陵,也不要依附于大山之上。成为一座高山的一面山壁或一个部分,失去自我的审美价值。所以说,在艺术创作上,你要有符合自己个性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,哪怕它的高度不够。就算它跟大山山脉是整体关系,但也不要失去自己的独特个性追求,这样它才会为山脉的变化和内容起到丰富的作用。

这也许就是艺术追求个性和独特面貌的理由吧!这就是说,为什么个体的艺术创作,有时候会和共性、和文化的统一性,或者说源和流的关系,会产生一些矛盾,或者会形成新的分支河流,只有这样,他才能凸显独立存在的价值,但是他们的根基必须是中华文化,就像世上万物皆有灵,但都在黄天厚土的怀抱中。这个山包丘陵,有可能会随着沧海桑田的变化,最后也会成为一座凸起的高峰,而以前那座高的山峰,有可能会塌陷沉寂,变成海洋。而这个原来小的地方就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。

就像有好多摆玩奇石的,它不就是原来山里边的其中一块嘛,但是它独立到一个平台,独立到一个庄园,独立到一个区域的时候,它就是一座峰。所以往往在我们的艺术创作里,说源自于传统的时候,可能就是这个道理,但如果说你没有个性审美的话,你就没有独立的艺术价值,这样的话,你将来的价值可能只是一个绘画语言的传承者,不是一个创作者,你在绘画语言里就没有宏扬和发展的贡献。比方说咱们传统语文的字义、语句组织方式等,都会随着时代在不停地发展,但是它一直会有一个最根本的字义在那里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有的字句会发生一些变化,像我们现在的网络语言,在改变演绎原有的字义。但是现在的改变,它也要源自于原有字义的那个根,但随着时代的变迁,人们对这种语言厌倦之后,就会失去它的意义,这个字义又会回归到最原始的那个“本义”上去。这些新的网络语言,有可能会成为中华字典里的一种解释,也许就被后人摒弃了。而能解释它的永远是最“本初”的那个字义,所以说,它会回到这个字的本源。

从这个意义上讲,我们的学习,第一,要根植于事物的本原。用一种最普通的说法就叫“根植传统,开拓创新”,在学习中我一直在讲这个本原的东西,在生活中,在创作当中,你会发现,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,还是其它的任何艺术形式,只要他的这个“原”没有抓住,后期的创作以及发展都会停滞,他的艺术生命就会僵化。

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,说杨振宁先生的伟大是什么?为什么现在我们一提起现代的这些高端科学、前沿科技的时候,都会提到他的卓越贡献。因为他是一个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的人,他的好多研究,都为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现在好多画家,为什么越画越差?因为他们不是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根基去思考绘画。单就绘画语言而言(基础)没打好,不牢固。有一些人他就是因为这个“基础”不牢,画画是东拼西凑,让他独立完成一幅创作,动半天脑子也想不出画面来。我们的绘画创作肯定要源自于传统,传统是什么?是文化,是绘画语言本体。生活是什么?是你对天地万物的感悟,通过感悟才能跟前贤气息相接,你读书越多的时候,你会发现,你跟圣贤离的很近,就像是昨天和今天,你会发现缩小了很多距离。只要你读中国的文化经典,你离“自然”越近,你的心就会归于“大道”。“人文”包含的内容你会慢慢地去反思?所以古人讲“格物致知”,你只有格物,穷究事物的原理,观察体悟,才会有所收获。另外,你回头再看看古人讲的是不是跟你想的一样,如果接近的话,那就为你的思考找到了正确的佐证,因为古人看到了,你也看到了,千百年以后,你们同时看到了理解了它的存在。他的那个时空和你现在的时空交汇,想到的东西会相近,这也许就是“道”的一种体现。如果说你又有了新的发现,和古人又有不同,不同在哪里?还有不断的研究论证。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,他的发展,肯定要源自于传统,这个毋庸置疑,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文化语言体系。同时应到自然天地之中,以写生的方式,写生的意义就在于去感悟自然界当中的生命状态,感悟“天地大道”。用自己体悟到的绘画语言加之古人的绘画语言,相互印证,再写出自己的思考和人生境界来。更多的“你”形成一个时代的审美价值的时候,这个时代就会形成与前代的不同。但是又同在一个文化的根系上,这样就会一代一代的发展,有可能会丢掉前一代的某个优点,也许会放大一个缺点,再形成一个优点,会不停地在这个根系上起伏、前进、变化。我们有些画画的人不注重思考这些问题,只是把大多数精力用在怎么完整画面、色彩、构成……不停地去寻找形式美感,搞各种形式的新奇创作与刺激,寻求样式的突破。艺术创作,不是换衣服。而文化的滋养会使你自身变得强健,有坚韧旺盛的生命力,你穿什么衣服都无所谓,体现出来的都会是符合内在美的精神气质。

2022年4月26号晚黄国民三稿于华英园

(杨明远录音整理文稿)

精彩推荐
热点排行
Copyright© 2004-2018 zjqiyeol.asia.All Right Reserved
浙江资讯网 版权所有 © 2004-2018 浙ICP备10031523号-1